2014省考行测指导:立体几何问题全攻略
发布时间:2013.11.15  浏览次数:3742次   来源:尚邦公考

【我是新手】 招考公告 | 职位表 | 报考指南 | 职位解析 | 大纲解读 | 成绩查询

【我要备考】 行测备考 | 申论备考 | 经验技巧 | 面试真题

【我要培训】 全程组合 | 精品特训 | 基础加强 | 周末技巧

【了解专题】 <2014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 我的省考梦>

           <安徽省考资讯|成绩|公示|指导>

 

zui近几年的安徽省公务员考试中,对立体几何问题均有考查,因此掌握立体几何相关知识对于备考是非常重要的。为了防患于未然,安徽公务员网www.ahgwyw.com)专家在此为考生讲解立体几何问题。

一、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例题1:一个长方体模型,所有棱长之和为72,长、宽、高的比是4:3:2,则体积是多少?

A.72 B.192 C.128 D.96

【解析】:此题答案为B。所有棱长(长、宽、高各4条)之和为72,即长+宽+高=72÷4=18,已知长、宽、高的比是4:3:2,所以长为8、宽为6、高为4,体积=8×6×4=192。

例题2: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盒子长、宽、高分别为20厘米、8厘米和2厘米,现在要用一张纸将其六个面完全包裹起来,要求从纸上剪下的部分不得用作贴补,请问这张纸的大小可能是下列哪一个?

A.长25厘米、宽17厘米 B.长26厘米、宽14厘米

C.长24厘米、宽21厘米 D.长24厘米、宽14厘米

【解析】:此题答案为C。该长方体的表面积为2×(20×8+20×2+8×2)=432平方厘米,这张纸的面积一定要大于长方体的表面积,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如图所示,实线部分可折叠得到题中盒子,说明这张纸能将这个盒子完全包裹起来。

二、立体图形的切割和拼接问题

考试中题目出现的求切割和拼接后的面积、表面积和体积变化问题,遵循以下原则:立体图形切割,则总表面积增加了截面面积的2倍;拼接则总表面积减小了截面面积的2倍。

例题:将一个表面积为36平方米的正方体等分成两个长方体,再将这两个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则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A.24平方米 B.30平方米 C.36平方米 D.42平方米

【解析】:此题答案为D。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为36÷6=6平方米。

将正方体平分以后,表面积增加6×2=12平方米;拼成大长方体后,表面积减少2×(6÷2)=6平方米,因此大长方体的表面积为36+12-6=42平方米。

快速突破:在切割和拼接过程中,体积不变。根据体积一定,越趋近于球,表面积越小,可知大长方体的表面积大于36平方米,只有D项符合。

三、物体浸水问题

物体浸入水中,水面会上升,水的总体积不变,因此水的变化高度=浸没体积÷容器底面积(行测考试中容器一般为规则立体图形)即物体浸入前后,水的体积变化等于该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

例题:现有边长1米的一个木质正方体,已知将其放入水里,将有0.6米浸入水中。如果将其分割成边长0.25米的小正方体,并将所有的小正方体都放入水中,直接和水接触的表面积总量为:

A.3.4平方米 B.9.6平方米 C.13.6平方米 D.16平方米

【解析】:此题答案为C。边长为1米的正方体可以分割成1÷(0.25)3=64个边长为0.25米的小正方体。

如果把边长1米的木质正方体放入水里,与水直接接触的表面积为1×1+0.6×1×4=3.4平方米。

由于小立方体浸入水中的总体积与正方体相同,所以每个小正方体浸入水中的比例与立方体相同。因为小正方体的边长是正方体的1/4,所以其与水直接接触的面积是大正方体的1/16,其总共与水直接接触的总面积为64×3.4×1/16=3.4×4=13.6平方米。

四、立方体染色问题

假设将一个立方体切割成边长为原来的1 / n的小立方体,在表面染色,则

(1)三个面被染色的是8个顶角的小立方体;

(2)两个面被染色的是12(n-2)个在棱上的小正方体;

(3)只有一个面被染色的是6(n-2)2个位于外表面中央的小正方体。

(4)都没被染色的是(n-2)3个不在表面的小立方体。

例题:一个边长为8的正立方体,由若干个边长为1的正立方体组成,现在要将大立方体表面涂漆,请问一共有多少个小立方体被涂上了颜色?

A.296 B.324 C.328 D.384

【解析】:此题答案为A。边长为8的正立方体共有8×8×8=512个边长为1的小正立方体,不在表面的小正立方体共有6×6×6=216个,所以被染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512-216=296。

五、异面直线所成角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尚邦公考

微信号:dxgwyedu

让学员带着“?”来,带着“!”踏上成“公”之路

立即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