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策文】充分发挥产业转移的积极作用
发布时间:2016.02.26  浏览次数:2543次   来源:尚邦公考

【开发区策文】充分发挥产业转移的积极作用

2014-12-07 23:07:27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2年10月18日 23 版     作者:西南财经大学 张勇 刘学文


    产业转移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面临产业转移加快的重要机遇。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体系进一步深化,资源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机遇。从国内看,东部沿海地区受到发展空间的限制,产业集聚的规模报酬逐渐下降;同时,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产业需要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从中西部一些地区看,产业基础较好,自然资源丰富,交通和通信网络日渐完善,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因此,推动产业转移健康发展,对于充分发挥我国发展空间和市场广阔的优势、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产业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yi,一些地方过分看重生产总值、税收等短期经济指标,承接了一些高消耗、高污染的落后产业项目,造成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也与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背道而驰。第二,一些地方对能够创造较多税收的企业给予特殊优惠,而对其他企业则在政府服务等方面存在明显缺位,没有营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不利于产业链的延长和大中小型企业的集聚发展。第三,各个区域之间存在产业同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没有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既浪费资源,又导致恶性竞争。第四,过分重视工业发展,挤占了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的土地等资源,同时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过度引进不利于扩大就业和形成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五,轻视企业文化建设,对职工的人文关怀不够,造成劳动关系紧张、社会管理成本增加。第六,园区和集中居住区缺乏社会服务和风险管理,不利于特色园区建设,甚至由于较高的人口密度和人员流动性而潜藏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推动产业转移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加强引导,使之真正与区域优势结合起来,带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推动产业转移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径。第yi,引导产业转移承接地淡化GDP、税收等指标,更多考虑资源、环境、就业等因素,使产业布局符合社会整体利益、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二,完善有关产业转移的法规制度和程序。既要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服务效率;也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规范行政行为,防止腐败。第三,结合区域比较优势,明确区域发展定位,合理选择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应采取差异化竞争和错位发展战略,避免产业同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产业互补、竞争有序的良性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四,结合区域实际,恰当安排劳动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引进规模和比例,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格局;同时,加强城镇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第五,引导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倡导人性化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第六,加强园区和集中居住区的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重视风险控制和社会管理,制定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管理系统,提高危机干预和管理能力。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尚邦公考

微信号:dxgwyedu

让学员带着“?”来,带着“!”踏上成“公”之路

立即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