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积累:习大大用典——治其本,朝令而夕从;救其末,百世不改也
发布时间:2019.09.20  浏览次数:5969次   来源:尚邦公考

习近平用语是公务员考试申论资料必备素材,对于申论写作有非常大的帮助。在他的文章、讲话、著作中,常常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名句,寓意深邃、生动传神,既具有启迪的意义,也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今天安徽公务员网为大家带来习大大的学习用典——“治其本,朝令而夕从;救其末,百世不改也”。



  治其本,朝令而夕从;救其末,百世不改也。


  ——2019年7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重要文章


  ■ 原典


  是故法令日滋,而弊益烦,刑禁甚严,而奸不可止。呜呼,久矣,其如此也!治其本,朝令而夕从;救其末,百世不改也。私铸之弊,始于钱轻,使钱之直若金之直,虽赏之不为也。


  ——﹝北宋﹞苏轼 《关陇游民私铸钱与江淮漕卒为盗之由》


  ■ 释义


  “本”指事物的根本或根源,“末”指事物的细枝末节。抓问题要从根本上着手,不能只治标而不治本。


  ■ 解读


  7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党内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同政治问题相关联,都是因为党的政治建设没有抓紧、没有抓实。“治其本,朝令而夕从;救其末,百世不改也。”不从政治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就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古人在讲“本”时,往往与“道”相联系。“本”指事物的根本和根源,而“道”则是人们根据事物的根本而作出的选择,反映了人们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在社会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存在着这种关系。农民务农,“本”是土地,有了土地,又了解土地的特性以及与土地相关的气候,这就立了“本”。然后就产生了如何利用土地的“道”,种什么庄稼、什么时候种,如何进行田间管理,才能获得丰收。商人的“本”是顾客,在买卖中,使顾客满意就是正道,那就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那么从政管理的“本”在哪里?就是《尚书》里说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只有以民为本,顺民意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与古人相比,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更加注重人心向背,更加看重民意民情,更加尊重人民追求幸福的权利和愿景。这一切不仅写在党的重要文件中,更体现在党的领导人的全部价值追求和治国理政实践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治其本,朝令而夕从;救其末,百世不改也”这句古语,所针对的是党的政治建设这一重大命题。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管方向、管根本、管全局的重大问题。对于一个政党来说,讲政治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对于每个党员来说,讲政治的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因为党的政治建设没有抓紧抓实,导致诸多问题的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坚定政治信仰、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正风肃纪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实践证明,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不抓党的政治建设或背离党的政治建设指引的方向,党的其他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不讲政治、忽视和淡化政治的问题还时有发生。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如果政治上麻木、糊涂,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因此,每一位党员都要警醒起来,干工作不能忘了政治这件事,做事情不能少了政治这根弦。讲政治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头的,必须要体现在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日常言行上。做事多想政治要求,办事多想政治规矩,处事多想政治影响,成事多想政治效果,坚决同不讲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作斗争,使自己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尚邦公考

微信号:dxgwyedu

让学员带着“?”来,带着“!”踏上成“公”之路

立即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