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备考:公务员结构化面试解题思路
发布时间:2017.05.05  浏览次数:7504次   来源:尚邦公考

     公务员结构化面试解题思路有哪些?如何结合结构化面试的内容、形式、程序、评分标准及结果的合成与分析等构成要素合理高效的答题。下面尚邦公考(安徽公务员网www.ahgwyw.com)为大家整理了公务员结构化面试解题思路,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公务员结构化面试解题思路

  计划组织类试题

  计划组织协调类面试题是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政法干警考试、公安招警考试等公职考试中常考题型之一,也是广大面试考生备考的重点之一。本章节从计划组织协调类面试题的题型特点切入,阐述了该类题型的4大答题原则以及提出解决措施应注意的事项,并通过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进行实例说明。

  一、题型特点

  计划组织协调类面试题是直接考察考生能力的面试题型之一,其根据招考职位来设计试题,通过考生在某一特定情景下开展工作的思路来考察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公务员考试中较为常见的面试题型之一。

  根据招考的职位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小类:

  1、职位型(如何开展本部门的活动)

  2、活动型(如何开展某个具体活动)

  3、方案型(针对某件事件、工作制定一个方案)

  4、协调型(如何处理两个或多个部门间的矛盾,偏向与人际关系处理)

  以上的4小类题型之间的差别是很细微的,这类题型的主要特点是将某一件虚拟的事情交给考生,让考生在虚拟的身份或环境下进行处理,而且往往是将计划组织协调和突发事件结合在一起,以便从更深层次来考验考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相当一部分的考生并没有这方面的实际经验,因此很难给出非常吸引人的答案。

  那么如何才能在公务员面试中轻松应对计划组织协调类面试题?下文阐释了计划组织协调类面试题的4大解题原则。

  二、答题原则

  在解答计划组织协调类面试题考生需要把握以下几大原则:

  1、工作开展应具有真实性与可行性。因为是在虚拟状态下,同时也因为很多考生并没有这方面的实践经验,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异想天开。但一旦离开了真实性,这类面试题就失去了其考察的意义,所以在解决某一问题,组织某一活动时,一定要具有真实性,可行性。

  2、活动开展的步骤必须紧密。一般情况下一个活动都是先计划,再实施,再总结的三步进行的,但很多考生在作答时顺序混乱。这就直接体现了考生在组织计划协调能力方面的欠缺。

  3、工作中必须具有真实内容。在具体的活动内容方面,很多考生只会按照“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逻辑思维作答,这样就难免流于形式且很难体现出创新性。工作定会涉及到具体内容,在解答计划组织协调类面试题时加入有血有肉的真实内容,就能将此类题型答得更为完善。

  4、结合自己的岗位特点,性格特点,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相当一部分考生痴迷于所谓的“面试套路”,而且这些面试套路似乎在计划组织协调类面试题中的适应范围非常广。也因此面试套路受到了众多的非议,公务员面试培训机构一时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实,所谓的“面试套路”就是一些答题的大的框架,仿佛骨骼之于人体,只有在适当的地方“长出”相应的肌肉组织与其他组织,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因此解答计划组织协调类面试题时,只有面试套路+具体的方式方法,才能体现出特定的面试题及考生自身的特点与风格,才能真正打动考官,从而在众多的面试者中脱颖而出。

  三、注意事项

  在回答计划组织协调类试题中,考生通常要在分析问题之后提出解决措施。措施提得好与否、可行与否对考官评分有较大的影响。措施通常是指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对公务员面试题进行了现状分析和原因分析之后,更重要的是提出解决措施,这一部分必不可少,是对整个答题内容的升华,是评价考生综合分析能力、言语表达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多种能力的重要依据,是衡量考生是否具备公务员从政素质的重要标准。那么,在回答计划组织协调类试题中提出解决措施应注意些什么?

  解决措施方面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紧扣题目要求,方能打动考官,一般情况下,可以从法律上、体制上、管理上、监督上、学习上等方面来阐述,但需要注意:

  1、措施必须与题目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的提出不能撇开题目、撇开主题,天马行空,泛泛而谈,而应紧密结合题目,根据考生在前面已陈述的观点和现状、原因分析来提出,才能保证回答前后一致,有针对性,不跑题。

  2、措施的提出可适当地采用套路和模板。在套路和模板指导下答题可能不是最佳的答案,但是至少不会无话可说,不会跑题。各种辅导教材提出的套路和模板都是辅导专家精心总结归纳出来的基本理论,是根据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和各类党政文件、当前社会发展的时事形式以及面试的考查要点、评分标准和历年考题总结归纳出来的精华,考生可以用来借鉴。

  3、提出措施灵活运用套路或模板,但不机械照搬。机械照搬就成了固化和僵化,毫无新意,考官听了也很疲惫。应结合具体题目进行发散思维,将自己平时的功底积累融入答案,将套路化的答案进行优化、创新,最好能有闪光点,能提出一些创新性的、有独到见解的、与当前形势密切结合的措施,往往能引起考官的好评,获得加分。

  4、提出的措施要实事求是,具备现实性和可行性。考官可以通过考生提出的措施来判断考生是否具备作为一个公务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的措施不能夸大事实,不能与社会主流和人民意愿相悖,必须与国家的方针政策相一致,具备现实可操作性。

  5、提出的措施要有条理,逻辑顺序要清晰。主要措施一般放在前面,以引起考官的注意,次要的放在后面,这样考官就能理解考生的侧重点在哪里。措施要分点回答,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等表示顺序的词眼,或者将答案分成几个阶段,使自己的回答条理清晰,逻辑感强。

  四、实例解读

  假如要你组织个下岗工人调查,你如何组织这个调查?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言语表达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问题分析】这是一道活动组织题,请大家先关注这道题目的活动对象:“下岗工人”,对于活动对象,我们首先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这个调查的目的可能是什么?

  从正常的角度来说,组织“对下岗工人的调查”目的就是要帮助下岗工人。那么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下岗工人在哪些方面需要获得帮助。那么请大家展开思维:

  首先我们会想到,下岗后第一个要面对的问题就是经济上的困难,这里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下岗后所获得的社会帮助来源于哪些方面,收入来源哪些方面,下岗后的收入有多少,是否足够,不够的话还缺多少等等。

  其次,就是如何尽快结束“下岗”的状态,重新找到工作。这里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下岗的原因是什么,是哪些因素制约下岗工人重新上岗,如何帮助下岗工人提高就业能力等等。

  再次,就是一个心理的问题。坦诚地说,没有人会愿意下岗,没有人能在下岗时保持“平和”的心态。这时,社会对下岗工人的帮助除了物质上,还应该在精神上有所体现,给予下岗工人更多社会关怀、重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么在我们的调查表中就要有心理方面的内容,要了解下岗工人心中所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社会问题。

  2.如何开展调查?

  这里就涉及到调查的有效性问题。这里实际上有三个难点:

  一是调查只可能针对一部分下岗工人,而不是全部,如何合理地选择和确定受访对象及受访范围,将直接影响调查的有效性。对此,认为应该遵循以下的大原则:调查面要广。不要集中对一个工厂甚至是一个区域的下岗工人进行调查,而是要把面铺开,尽可能多地扩大范围。

  二是如何让受调查者如实地反映心中所想,这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受调查者认真地、如实地填写调查表格,很可能会收到“废票”甚至是“错票”(指反映“相反”民意的调查表格)。对此,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大原则:首先,要随机。万不可接受某些“事先安排”的受访对象。其次,要匿名。匿名有利于消除受访者的疑虑,使其可以畅所欲言。再次,就是要单独面对受访者。受访者只有在没有“旁人”在场的情况下,才能在“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真实表达个人看法。

  三是如何找到“下岗工人”。这里我们要明白的是,“下岗工人”已经“下岗”,不像“在岗工人”那样集中在统一的工作场所,方便调查表格的派发。这里认为首先是充分利用单位原有的“员工档案”,通过原有的联系方式找到“下岗工人”。其次是调查表格派发的形式要多样化,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街头派发”“人力派发”之外,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告知、邮寄派发、电话访问、网上调查、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来全方位地让广大知道、了解本次调查。

  3.如何让下岗工人支持该次调查?

  这里的关键点是要让广大下岗工人相信调查的有效性,相信调查将有利于帮助其解决问题。坦诚地说,在的脑海中,实际上对于这类的调查最害怕的不是如何展开,而是如何避免其“流于形式”而“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在许多发达国家,有许多类型的“调查”,而任何的调查目的都是针对“社会中所存在的现象或问题”,调查是为了了解,调查是为了寻找“依据”,调查是为了更好地做出决策。从这个角度看,调查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因为任何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实际上都不可能是“凭空而来”,都需要“依据”。在本道题目中,让下岗工人支持该次调查的关键是要结果透明化,让大众知晓“社会现实”,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一问题。只有这样,下岗工人才能相信并支持该次调查。

  好了,分析完上面的几个关键问题后,我们可以转入对“调查流程”的分析了。

  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看:首先是确定好计划书。然后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上级部门同意后开展调查工作。第三步是组织人力进行调查。第四步是收集调查问卷,做相关的统计汇总的工作。第五步,是汇总资料后,形成调查报告,向上级部门及相关领导汇报。征得上级同意后,可以向公众公布调查结果。

  【参考答案】

  “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在如今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摸清工人下岗情况,扩大工人就业渠道, 保持工人稳定就业,对缓解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领导将这项工作交给我,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好这次下岗工人调查。

  (一)如果由要我来组织个下岗工人调查,首先从流程上我会这样安排:

  第一步是确定好计划书。

  第二步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上级部门同意后开展调查工作。

  第三步是组织人力进行调查。

  第四步是收集调查问卷,做相关的统计汇总的工作。

  第五步,是汇总资料后,形成调查报告,向上级部门及相关领导汇报。征得上级同意后,可以向公众公布调查结果。

  (二)除此之外,为了能够增强调查的有效性,在制定调查表时,我会考虑以下方面:

  (1)应把下岗工人下岗后所获得的社会帮助来源于哪些方面,收入来源哪些方面,下岗后的收入有多少,是否足够,不够的话还缺多少等等列入表格中。

  (2)要设定一些调查项目去了解下岗的原因是什么,是哪些因素制约下岗工人重新上岗,如何帮助下岗工人提高就业能力等等。

  (3)在我们的调查表中要有心理方面的内容,要了解下岗工人心中所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社会问题。

  (三)对于如何开展调查,我的观点是:

  (1)不要集中对一个工厂甚至是一个区域的下岗工人进行调查,而是要把面铺开,尽可能多地扩大范围。

  (2)开展调查,首先要随机,万不可接受某些“事先安排”的受访对象。其次,要匿名。匿名有利于消除受访者的疑虑,使其可以畅所欲言。再次,就是要单独面对受访者。受访者只有在没有“旁人”在场的情况下,才能在“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真实表达个人看法。

  (3)要充分利用单位原有的“员工档案”,通过原有的联系方式找到“下岗工人”。其次是调查表格派发的形式要多样化,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街头派发”“人力派发”之外,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告知、邮寄派发、电话访问、网上调查、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来全方位地让广大知道、了解本次调查。

  (4)调查结果要透明化,让大众知晓“社会现实”,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一问题。只有这样,下岗工人才能相信并支持该次调查。

  五、解题思路

  计划组织的解题思路是按部就班式,首先需要考生开篇总领论述。其次,需要做好充分的计划。计划阶段考察的就是考生对人、财、物、地、时的选择与合理运用,争取使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与此同时,居安思危,忧患意识必不可少,做好应急预案,是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再次是指导工作的实施,在实施中检验计划、调整计划。最后要善于总结。

  思路:一个帽子+三个环节

  帽子: 意义、影响、重要性、必要性

  三个环节:

  一、事前(调研阶段、计划阶段、准备阶段)

  二、事中(分组、汇报)

  三、事后(个性化善后措施、工作总结、个人总结)

  计划组织类题目

  1、领导委托你对新参加工作的公务员组织一次《公务员法》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你有什么打算?

  2、单位里准备组织老干部外出旅游,由你负责,你该怎么组织?

  3、你们单位到外市友好单位考察,由你负责,你会怎么办?

  4、奥运火炬传递经过你校路段,由你组织师生迎接,你会如何组织?

  计划组织类答案

  1、领导委托你对新参加工作的公务员组织一次《公务员法》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你有什么打算?

  帽子:组织这样一次培训有利于新参加工作的公务员了解《公务员法》的主要内容,也有

  利于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践行依法行政,为此我一定会努力把这次活动组织好,具体有

  以下几点打算:

  第一,在培训之前,仔细了解领导的意图,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此次培训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经费,以及针对此次培训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报领导审批。领导审批过后,进入培训的准备阶段,联系好相应的老师,布置好培训的场地,准备好相应的食宿,通知好相应的学员,印发相关讲义。召开会议,明确分工,落实各个小组之间的责任,做到专事有专人,专人有专责。

  第二,在培训之中,及时协调好各个小组之间的关系,教学组要采取互动的形式确保此次培训的效果,教务组要做好讲义的收发、学员的考勤以及学员和教师之间联系的纽带等工作,设备处理组要做好整个培训过程中音响、投影设备的正常运行,后勤组也要为整个培训的团队提供相应的后勤支持;与此同时,及时跟领导进行汇报,让领导了解整个培训的进度。

  第三,培训之后,组织一次考核,检验此次培训的效果(或者让学员们写一份学习心得以及组织一次座谈会,让大家谈谈此次培训中的心得和感受);做一份工作总结,报领导审批;做一份个人总结,总结自己在此次活动中的得与失,以便为以后类似的工作积累经验。

  情景应变类试题

  一、整体概述

  情景应变类试题往往设置一个特定情景,要求考生处理其中突然发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以此测查考生处理突发事件与棘手问题的能力,即面对意外事件,能迅速地做出反应,并寻求合适的方法,使事件得以妥善解决的能力。主要考查考生的思维敏捷性、情绪稳定性及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和整体驾驭能力。

  情景应变类试题主要分为两类:

  (1)一般情景的突发事件处理,主要指处理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尤其是会对正常工作秩序与原有工作计划造成不利影响的突发事件。

  (2)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这里的公共突发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二、答题技巧

  对于以上两种不同情景的处理,尚邦公考专家认为,大体可以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控制情绪,沉着应对

  情景应变题难度高,在于出题灵活,针对性强,甚至直指个人的缺点和不足,往往给考生的刺激是最直接的,也是最难以控制的。所以,尚邦公考专家认为,考生首先要具备的就是过硬的心理素质,要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临危不乱,处事不惊,面对非常棘手的情景应变题,要心平如水,表情自然,沉着冷静,思路清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可有不屑的表情,甚至笑场等现象出现。

  第二步:确定角色,明确权限

  要答好情景应变题,考生的角色定位很重要,题目中的角色无非有两种:一种是公职人员身份,一种是非公职人员身份。考生只有在明确了自己的角色后才能界定自身权限,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尤其对于公职人员,其自身具有明确的权限范围,明确的职责要求,份内事必须去做,份外事要视情况去做,如果所做的事情脱离了权限职责的要求,那么就是违规违纪的行为,不仅不能将问题解决,反而适得其反,为别人增添负担。所以,尚邦公考专家再次强调,并不是每件事情都得征求别人的帮忙,审题时要了解他人的权限,自己的职责,才能恰当地处理好事情。

  第三步:妥善处置,做到合情、合理、有序、有效地解决问题

  制造困难是情景应变题产生的初衷,但是,解决问题才是情景应变题的真正归宿。所以,面对棘手的问题,考生的回答和选择就可以很好地反映这个人为人处世的原则和能力。答题中对问题的“妥善处置”体现为合情、合理、有序、有效地解决问题。

  合情——在于答题过程要充满人情味,需要将自己融合到题境之中,很好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合理——在于答题要明确什么是正确的做法,比如,要明白面试考查的是考生这个人的能力,题目中的问题,必然是个人通过努力可以去完善和解决的,不要一开口就是“我会汇报给上级领导请求支援”,这种汇报是要分情况的。

  有序——在于分清问题的轻重缓急,公私分明,确立正确的处理逻辑,合理的安排好处理顺序。

  有效——在于是否真的有利于解决问题,是否能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真正将问题解决。

  当然在具体答题时,并不一定要严格按上述步骤去做,只要把问题圆满解决即可,否则就会陷入“行而上学”的泥潭。

  三、真题讲解

  政府召集一批媒体人员去报道救济贫困人员的活动,但是到了现场后很多人不开门,很是尴尬,如果你是陪同助理,你该怎么做?

  【试题分析】属于情景处理和应变能力类试题,主要是测查考生的应变能力。考生的角色是媒体人员的陪同助理,面临的情况是媒体采访吃了“闭门羹”。如何化解尴尬,继而获得报道的第一手资料成了身为陪同助理的考生的主要任务。

  【解题思路】首先,破题表态,报道救济贫困活动具有积极意义,是一种精神的弘扬;然后,弄清楚吃“闭门羹”的原因,针对原因具体解决问题,力促媒体人员的采访能够顺利进行;最后,事后一定要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

  政府召集媒体去报道救济贫困人员的活动是对救困精神的弘扬,有益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积极的意义。作为陪同助理,我会积极作为,努力化解尴尬解决问题,力促这次采访的顺利进行。

  首先,向媒体人员道歉,取得他们的谅解,由于我们事先考虑安排不周才导致这种局面的出现。然后安排记者就扶贫工作的整体情况对我单位进行采访,或安排接待场所就近休息,争取时间缓冲。

  接下来我会采取紧急措施:积极与受助家庭交流,说明来意,向他们解释这次媒体报道活动的积极意义,可以扩大扶贫工作的影响面,获得社会更多的关注。

  在交流的过程中,主要是了解清楚他们拒绝接受采访的原因,然后针对不同的原因区别对待。如果是因为紧张,可以让他们放松心情,只要说明真实情况即可;如果他们觉得这有伤自尊,我们可以保证在报道中进行化名或匿名处理。在劝说的过程中,可以请当地居委会、村委会进行协助,也可以请他们的邻居和亲朋好友进行劝说,争取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在交流中要站在受助家庭的角度考虑,态度真诚平等,做到细心、耐心、有礼。如果最后他们仍然坚持不开门,我们就必须尊重他们,然后换别的受助家庭接受采访。

  事后一定要进行深刻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作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事前一定要有计划,要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遇事不慌张,积极应对,尽力解决困难,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

  突发状况的情景处理考验考生的应变能力,此题方向很明确,受助家庭拒绝接受采访,考生的任务就是解决问题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本题的突发情景中有两个主体:媒体人员和受助家庭。涉及到媒体的问题要坚持有理有节,尽可能保证媒体能够报道得客观公正。对受助家庭来说,需考虑到其作为采访对象的心理,交流过程中坚持真诚平等,争取其理解与支持。

  四、解题思路

  第一,分析情况。一方面,分析“我”在试题设定情景中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另一方面,对题目中突然发生的这件事情或这种状况,进行真实性、紧急性、严重性、重要性等方面的分析概括。

  第二,确定任务。确定“我”的任务目标,即处理突然发生的这件事或突然出现的这种状况最后要达到的结果是什么,是控制场面、是缓和气氛、是解决人际冲突、还是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等。

  第三,解决问题。在情况分析和任务确定的基础上,针对各项任务目标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并通过组织协调加以实施。这是应急应变类试题的答题重点,考生应在提对策时尽量做到“快、全、好”。

  第四,总结提高。将试题设定的突发事件解决以后,应及时总结,对突发事件产生的深层原因进行深刻反思。这也是应急应变类试题的答题亮点,考生可结合自己的报考岗位,深度思考如何避免类似事情再度发生。

  人际关系类试题

  一、整体概述

  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处理冲突的能力、建立关系的能力、说服与影响他人的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的能力、倾听与沟通的能力等等。从面试命题方面讲,人际关系题一直是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面试常考的一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人际关系的沟通协调能力。

  归结起来,人际关系题目是一类相当简单的题目,因为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种类是可以穷尽的,而题目的变化只是在一些职位的名称和具体场景的变化上作文章,究根问底,其内在的考核内容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应试者应当具备这样的能力,那就是不论题目怎么变化,一看题目就要能辨明主旨,切中要害。

  在公务员的日常生活中,能考核的人际关系无非几个方面,那就是与领导、亲友、下属和同事的关系。这些人际关系当中又以对与领导和同事的关系考核最多。

  二、答题技巧

  (一)人际关系题五大答题原则

  1、阳光原则

  阳光原则,是指在作答面试题型中,要善于从积极的角度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心态是积极还是消极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和内在品质,也决定了从什么样的角度思考和回答问题。消极的心态往往会将自己逼入绝境,而积极的心态总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回答问题的思路。

  2、反思原则

  在回答所有人际关系题的问题时,考生要首先考虑到自我反思,即要谈到在紧张的人际关系中首先要考虑自己做得有什么不足,是沟通不够,还是不注意听取他人的意见或建议等。如果有这些问题,那么就表示自己要及时改正和调整,如果没有,就表示要寻求合适的时机向对方进行解释和说明,或主动征求对方意见,或吸收对方参与到自己的工作或活动中来。

  3、沟通原则

  多数人际交往问题的根源是沟通不够。因此考生应该积极主动地进行沟通交流,并尽快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采取相应措施改变现有人际关系的紧张状态。

  4、回避原则

  在因一时一事造成人际关系冲突的情景中,可以采取暂时回避的措施,日后找恰当的场合和时机进行解释和沟通。比如针对某件工作而引起的领导的误解、批评,同事的误解和反对,都可以采取暂时回避、日后解释的方法化解矛盾。

  5、权属原则

  所谓权属意识主要是指在一个组织中对上下级权属关系和服从意识的理解和认同。因此,考生在遇到涉及上下级关系的问题时,对上级做出的错误决定、提出的不符合实际的要求和交办的多余的或难以胜任的工作一般情况下首先应该是服从,然后再寻求时机解释或建议。

  (二)从基础层面破解人际关系题

  人际关系题根据主体的不同,可分为领导、同事、下属、群众、亲朋。在公务员考试面试中,与领导的人际交往这类题考查的较多,下面尚邦公考专家从角色定位和处理原则两步来解答人际关系题。

  1、角色定位

  从性质上说,个人与领导是工作关系、同事关系、主辅关系;从组织上说,个人与领导是上下级关系,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从政治上说,个人与领导一律平等,是一种同志关系。不同的领导有不同的风格,个人如何与领导做好沟通协调,关系到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所以考生可以将角色定位为:被领导者、下属员工、追随者、同事、同志、伙伴、战友。

  2、处理原则

  1.对领导要尊敬,“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要尊敬领导、维护领导的权威,对领导的尊敬不仅是对领导个人的尊重,更是对组织纪律、原则的尊重。

  2.对领导要服从,“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是我们公务员必须恪守的一条政治纪律和组织原则。作为公务员,要服从组织的安排、听从领导的调遣。在此,尚邦公考专家要特别提醒广大考生:在服从的同时务必要做到不盲从,是非原则要分清,当直接领导的决定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时,应主动向其陈述利害关系,不可听之任之,一味纵容。

  3.要多向领导学习,“勤奋好学,学以致用。”领导的很多知识、经验乃至于如何做人,都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只有虚心学习,才能赢得领导对我们的认可,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4.要跟领导多沟通、多汇报,公务员要通过与领导多沟通和协调来处理问题、解决矛盾。在沟通时,要从整体利益出发,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或“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或自我反思,主动检讨。

  5.正确面对领导的批评,批评是一种财富,一种动力,没有批评就没有进步。领导的批评是对公务员的鼓舞和激励,指明了公务员前进的方向。

  三、真题讲解

  你单位处长、副处长关系紧张,你深受处长赏识,后来他调走了,副处长继任,对你挑剔、刁难,你怎么办?

  【试题分析】属于人际关系处理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人际关系的沟通协调能力。如何正确看待处长和副处长对我的态度以及如何适应新领导的办事风格。

  【解题思路】首先,破题表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处事风格,也有他独特的办事方式;然后,弄清楚副处长的挑剔和刁难的原因,针对原因具体解决问题,面对批评,反思自己;最后,端正态度,服从安排,努力学习。

  【参考答案】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处事风格,也有他独特的办事方式。我认为两位领导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让工作更好地开展,他们对我的这两种工作态度是不存在原则上分歧的。因此,我会立足工作,以积极的心态来处理好这件事情。

  处长的赏识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工作,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而副处长的挑剔和刁难,是他对工作一丝不苟、严格要求的表现,我认为这样会增强我工作的动力,给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大文豪勃特勒说过:“每个人的工作,不管是文学、音乐、美术、建筑还是其他工作,都是自己的一幅画像。”在工作中,不管面临任何的困难,我都会尽心尽责的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面对领导的批评和刁难,首先我会从自身找原因,肯定是我工作有做得不好或者不到位的地方,我会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态度和方法,找个合适的时间和地方,和副处长进行沟通,让副处长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随后,我会结合副处长的意见和建议,全面慎重地开展自己的本职工作。相信在副处长的指点和自己的改正后,我在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上一定能够让副处长满意。

  其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服从副处长的工作安排,一切以工作为重,以积极的心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绝对不会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我会虚心学习,努力完善自我,多向老同事请教。

  我们要以端正的态度看待领导的做事风格和方式,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争取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我相信,只要我们能从工作大局出发,互相付出真诚和努力,开诚布公,互相理解,我们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试题点拨】作答人际关系题目,要遵循处理人际关系题目的基本原则。本题中,在面对领导的挑剔、刁难时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并且坚持以工作为重,同时理解领导,尊重领导也是本题答题的关键。

  四、解题思路

  人际关系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比较生活化,回答问题时要把题目描述的情况还原到生活当中。

  首先需要考生在面对此类情景时要首先表示出自己处理问题的态度和自我情绪的控制,因此表态是第一步。

  其次,解决矛盾,视为关键,但是俗语说的好,治病救人,要对症下药,因此就需要我们先找病因,找到矛盾产生的原因,所以寻找原因是第二步。

  再次,便是解决矛盾,根据找到的原因,一一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所以,提出对策为第三步。

  最后,善于总结,吸取经验教训,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所以总结表态为第四步。

  综合分析类试题

  一、整体概述

  所谓综合,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和要素联结成一个整体加以考查,从内在的相互关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整体特征。综合是一个从感性的抽象上升到理性的具体的过程,目的是取同舍异概括为一般。

  所谓分析,是将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和要素,分别抽取其个别属性加以考查,从而把握事物的内部结构,确定事物的不同特征。分析的目的是得出抽象性规定。

  所谓综合分析就是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把事物视为多层次、多方面、多阶段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对各部分和各要素进行周密的分析,把有内在联系的要素归结起来,从整体上真正认识客观事物。综合分析强调对客体本身内部规律的发现,无论事物、事件还是某种学说或思想,当它成为对象时都被视为“有形”的客体,就可以被划分、被解释,这种解释是由外而内逐渐深入的过程。

  公务员结构化面试中,通过对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判断考生思维是否敏锐、严密,能否系统、全面、准确地分析事物,能否透过现象看本质并善于解决难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日益变化,公务员每天都要接触到大量的各式各样的事物,必须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找出问题的症结,较好地完成工作。因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各地的面试中往往是必考题,而且所占权重往往是最高的。

  对事物进行综合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认清事物,解决问题,因而就涉及到一个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因为如此,在公务员结构化面试中,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测试不单单停留在分析问题寻找原因上,往往还伴随着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可以说是一篇小型的申论。

  二、解题技巧

  综合分析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按试题所涉及的内容一般细分为社会热点类、政策理解类、观点理解类、哲理故事类、漫画类等。对于这一类题型,我们认为基本答题思路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或者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去组织答案,这一思路符合人的思维规律。以社会热点类试题为例。

  第一步,提出问题。有三种提出问题的方法:一是确定论题、提出主题概念;二是提出问题:问题是现实情况与计划目标或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三是确定目标:目标是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的成果,解决问题所要达到的理想状态。

  第二步,分析问题。对题中所论述的观点,如果同意则分析其正面影响、作用、意义;如果反对则分析其负面影响、作用;如果辩证地看则先分析正面影响后分析负面影响,或者分析负面影响后再分析正面影响。分析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重要性分析,主要是针对事物或者政策的重大价值和影响加以分析;矛盾分析法,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原因分析法,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内因和外因、直接和根本原因等等。

  第三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一般从态度、思路、方针、原则等着手,具体手段可以从教育、行政、管理、法治、监督、宣传、投入上下手。

  三、真题讲解

  北京大学新近实行“校长实名推荐制”,被选中的都是重点高中,请问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试题分析】综合分析题,重点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通过考生对新生事物的分析来展现其见识和包容的态度。

  【解题思路】首先精炼阐述“校长实名推荐制”的主要内容,并表明自己的基本态度;然后对该制度进行具体分析,从两个方面辩证地来看问题,并提出完善的意见;最后,可表明对新生事物的宽容态度或对今后工作的启示。

  【参考答案】

  北大推出的“校长实名推荐制”是北大在吸引优秀学子、改进招生体制方面新的有益的探索,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被选中的都是重点高中,引发了诸多的关注甚至是质疑,我认为应当全面地来看待这件事情。

  首先,这一制度的初衷是打破“一考定终生”的现行高招制度,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高考制度对部分优秀学生的风险,打破惟分数论,它是开风气之先,为其他大学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其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从现实看,这一制度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仅有重点高中享有“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权利,这在客观上会使家长想方设法让孩子进重点高中,择校费等问题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

  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完善该项制度:一是为实现温总理提出的教育公平的目标,“校长实名推荐制”应增加农村和非重点学校的比例,因为这些学校也有很多优秀的学生;二是要明确推荐的标准,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的优秀学生评价机制,除传统意义上的“优秀生”得到推荐外,还要在制度设计上使被高招挡在门外的“偏才”、“怪才”通过推荐机制进入大学,让推荐制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增加招录工作的透明度,减少权利寻租和腐败现象发生,使“校长实名推荐制”得民心、顺民意。

  再次,校长实名推荐制尽管遭到质疑,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尝试,对于新生事物,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宽容和支持。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最后,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未能真正达到想要的效果。这提醒我,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如果涉及到创新性的制度设计时,要认真考量各种因素,并进行科学的论证,使新的制度和措施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和作用。

  四、解题思路

  综合分析解题思路较为统一,首先宏观点题:从宏观上(国内大环境、大政策、大趋势)阐述题目中反映出来的现象的背景和表现。其次微观破题:聚焦到题目中的具体现象,谈其影响并表明自己的观点。再次,分层论证:运用分析方法分析原因或影响。最后,对策总结: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提出解决措施,并结合自身表态。

  联想创新能力

  公务员是一个依法行政、强调执行和狠抓落实的职业。但实际工作一刻也离不开创新。但是,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若要考查毫无行政经验的考生的创新能力,是很困难的。实践中,一个具有扎实功底、开阔思维、丰富想象的年轻人,无疑极具创新潜质。所以,为了考查这方面的能力,近年来各地陆续出现了一些联想类、情景类试题。通过发挥考生的主观能动性,来考查考生的发散性思维,藉此来考查其联想和创新能力。本讲把这类问题分为三类:联想类、图画类和串词类。

  一、联想类

  常见题型是给你一个具体的事物,或一段名言,或一个故事,让你展开联想,谈认识,谈想法。

  解题思路:三部曲

  审题:是什么,找到答题点,抓住关键词

  结合:怎么看,找到价值点,引申其含义

  联系:怎么办,找到逻辑线,连接成文章

  具体的说,就是展开合理想象,讲出一点道理出来。讲这些道理不能漫无目的,也不能信口开河,而是要和公务员所从事的工作建立联系,这样才能取悦考官,打动考官。

  例题1: 你看到一张地图,你想到了什么?

  出题思路:联想能力→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

  参考答案:

  1、审题:首先是什么地图(可以是旅游地图、地形图……),这是一张世界地图。

  2、结合:按顺序看。

  首先,看到我的家乡,我想到日新月异的变化……

  其次,看到中国,五千年文明、一百年耻辱、六十年发展……

  第三,看到七大洲四大洋,蔚蓝色的星球,全球化,和平与发展。

  3、联系:中国发生的很小的一件事,都要放在世界背景下看;国外发生的很多事,都会对中国产生影响。立足本职,搞好工作,爱家乡,建设家园,和平崛起,和谐世界……

  例题2:你面对竹子想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1、审题:竹子是中国乡村和城市庭园最常见的植物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中最常用的意像之一。看到竹子,使我想到很多东西。

  2、结合:

  首先,我想到“咬定青山不放松”。我们干任何事都要坚定信念、坚持理想、持之以恒,抓工作,也要这样,直至抓出成效。

  其次,风一吹,竹子枝叶就发车萧萧声。我想到“一枝一叶总关情,疑是民间疾苦声”。我们定决策、做工作,都要心系群众,想到群众的具体利益。

  再次,竹子开会后就会枯死,我想起一句写竹子的古诗“我自不开花,免扰蜂与蝶”。做公务员要洁身自好,清正廉洁。

  此外,竹子是空心的,我想,作为公务员一要虚心,二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3、联系:表态。

  二、图画类

  图画类题一般是给你一副图画,让你联想引申出自己的看法。答题思路和联想类基本上是相似的的,也是按照三部曲的框架进行:

  答题思路:

  审题:是什么,找到答题点,抓住关键词,先阐述这幅画的意思

  结合:怎么看,找到价值点,引申其含义,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展开论述

  联系:怎么办,找到逻辑线,连接成文章,提升思想深度和理论高度

  三、串词类

  比较常见的题型有以下几类:

  1、词语串词,比如:用“事业、诚信、爱情、小康”四个词说一段话.

  2、成语串词,比如:请你用三分钟的时间谈一谈“和谐社会”,其中必须要包含三个成语。

  3、首尾串词,比如:用“春暖花开”开头,并用“是一场误会”结尾,编一个故事,要求有情节。

  4、综合串题,比如:给一个材料,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作答。

  答题思路:

  破题:抓住个中心,或是中心词,或是主题,或是主要现象,展开叙述或论述。

  联想:或围绕一个中心词,用几句话把词串进去,说明一个问题;或围绕一个主题,谈一个问题,包括谈对问题认识。

  引申:或将故事、问题适当拔高;或谈对这个问题怎么进行解决。

  例题1:用“事业、诚信、爱情、小康”四个词说一段话。

  答题思路:用几个词编一段话,类似于造句。不同的是,这一段话不能太机械,要有主题,有情节,能感染人、打动人。有的要求编一段故事,则还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主题、情节、情感这六要素。

  参考答案:

  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正在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前进。这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发展,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事业进步、爱情幸福、家庭美满,社会风气也会进一步改善,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明礼诚信、勤俭自强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得以大力弘扬。

  四、情景类

  这类题主要特点:

  1、再现性。将考生置于某种情景当中,如主持会议,在会议上发言等,再现当时情景。

  2、临场性。没有多长准备时间,临场应变,即兴发挥。

  3、角色异位性。让考生担当某个角色,并临时扮演这个角色将要做的事情。

  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有一个从容的心态,进入指定角色,注意现场感。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做一个适当转换后,都能回到我们讲的基本题型中来,其需要采取的措施也就可以按照既定的模式来进行。

  例题1:单位组成一个调研组,由你牵头,主要调查本市民子女入学难问题,根据计划安排,今天召开了第一次调研小组会议,请你模拟现场发言。

  答题思路:此题是一个调研会现场,要求考生作为主持人主持会议,实则是通过主持词来再现现场情景。

  参考答案:

  1、(帽子、引入正题)谢谢各位考官,现在我们现场模拟,召开调研小组第一次会议。

  2、(计划、方案)好,大家都到齐了,我们开会。这次会议的议题是讨论市民子女入学难调研问题。这次调研的背景是……目的是……内容是……范围是……会前我们制定了调研方案

  3、(组织实施)下面我宣读一下调研方案,重点是调研方式、日程、人员安排……好请大家发表意见,进行讨论。(控制好会议议程,略作停顿)

  4、(总结)好,刚才大家都发表了很好的意见,会议开得热烈又务实。会后,我们将根据大家的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改,然后发到大家手中。请大家……今天的会就到这里,散会!

  例题2:小张是单位新录用的人,领导让他配合你完成一项工作,可是他在工作中态度很消极,不配合你,影响到工作。领导知道这种情况后,组织召开了评议会,要你在会上如实反应小张情况。请你现在模拟这个评议会做一个发言。

  答题思路:此题是考查评议会现场的一个情景,即小张的同事的发言。这里涉及到如何处理同事的关系,其发言的内容也就比较好确定。

  1、如实介绍工作开展情况,用事实说话,少用形容词,不做夸大和缩小的叙述。

  2、多一份理解和宽容,检讨自己的不足:如,没有很好沟通,没有很好做小张工作。

  3、介绍小张此次表现好的方面,或者以前表现好的方面,肯定小张的一贯表现,请组织上关心帮助小张,小张自己要改正错误,我本人也将团结和帮助小张等。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早点熟识面试流程,提前备考面试要点,尚邦公考预祝您能顺利在面试中一举成“公”!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尚邦公考

微信号:dxgwyedu

让学员带着“?”来,带着“!”踏上成“公”之路

立即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