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句习近平用典—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发布时间:2016.11.20  浏览次数:7923次   来源:尚邦公考

  习大大的话: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实践证明,“上海精神”催生了强大凝聚力,激发了积极的合作意愿,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功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和指导原则。同时,“上海精神”具有超越时代和地域的生命力和价值,为所有致力于睦邻友好和共同繁荣的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国际社会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实践注入了强大动力。

  ——摘自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6月24日

  【出自】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明·王阳明《传习录》

  【释义】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出自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传习录》。王阳明认为:“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知行合一”的意思是说知行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大意是: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圣人的学问只有一个功夫,知和行不可以分开看作两样事情。人们通常用这两句话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在王阳明这里的“知”“行”不完全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知”“行”。王阳明所说的知,就是指知善知恶的良知。良知人人都具有,人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人可以意识到并判断自己的行为,能够辨别善恶,并做出合理的选择,而不是单纯为自己的本能和外物所驱使。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就是将知与行合作一处,才知便是行,能行便是真知。这里的知行合一,就是要使良知时刻关照着人的行为和心理,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使人不会失其本心,不会让意志为外物所动摇,沦为外物的奴隶。这里的知行合一主要是强调道德观念和道德实践的一致性。

  我们现代人讲的“知行合一”不同于王阳明所讲的道德意义上的知善恶并且付诸实践,而是指人类要正确处理好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总之,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依赖于实践,对实践有反作用。我们今天强调“知行合一”,更是要强调要把认识付诸于实践,让认识在改造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人类社会的发展正是由“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周而复始循环发展,不断前进。如果认识离开了实践,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也会失去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如果实践离开了认识,就会成为蛮干,人类实践的脚步就会延缓甚至停滞不前。我们要通过不断加深认识,增强实践的科学性;同时也要善于把最新认识运用于实践,增强人类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能力。

  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旨在强调“上海精神”催生了强大凝聚力,具有超越时代和地域的生命力和价值,上海合作组织应当积极发挥“上海精神”的作用和影响,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积极贡献。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尚邦公考

微信号:dxgwyedu

让学员带着“?”来,带着“!”踏上成“公”之路

立即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