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真题三小题
发布时间:2012.01.30  浏览次数:5200次   来源:尚邦公考

 (1)如果在工作中你出现了失误,问你怎么办?

  【解析】 自我认知类,能够正确看待失误

  【此题考核核心】 自我认知能力和责任心

  【答题主线】 弥补+反思+表态

  【参考答案】 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如果我在工作中出现这种情况我会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我会积极的弥补工作失误带来的损失,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失扩大。

  其次,我会主动向领导汇报情况,说明缘由,请求领导批评指正,承担责任。

  zui后,我会在事后做深刻的自我反省,如果是我工作态度问题造成的工作失误,我将会牢记这次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端正态度,认真负责。如果是我业务不熟练造成的工作失误,我将向同事求助,向领导求教,向书本求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防止在以后工作中犯同样的错误。

  总之,工作失误是件比较严重的事情,特别是作为国家公职人员,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我们在工作中只有认真负责,端正态度,熟悉业务,我们才能做一名组织放心、领导信任、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点评】 工作中出现失误zui重要的是要先弥补,后汇报,再反思。敢于承担责任,不推诿,这样才是一个成熟的表现。


 (2)  关于老年人权益,尤其是精神方面的权益,zui近进行了立法,如果子女不回家看望父母,将受到法律的制裁。问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试题类型】 综合分析类

  【出题思路】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特定社会热点问题的综合理解及分析能力。

  【参考答案】 各位考官,大家好。首先,很荣幸能够进入到面试阶段,接受各位考官的考查。下面我将就此道问题进行具体回答。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近年来,老年人问题受到各方关注。关于老年人权益,尤其是精神方面的权益保护也成为了讨论热点。zui近国家对其进行了立法约束,如果子女不回家看望父母,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就这一社会问题,我有以下看法:

  首先,立法事件本身反映了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这一社会现实。空巢家庭数量激增,老年人需要得到更多的来自社会及家庭的关爱。同时,社会竞争激烈,年轻人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少,忙于加班、应酬、交际,常常会忽略了家中的父母,传统的孝道受到了挑战。从法律层面上对子女回家看望父母的行为加以约束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其次,从长远角度来说,社会发展进入老龄化阶段将成为一种历史必然,应尽早想出对策,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为今后社会更为合理、有序的发展做必要的铺垫。道德标准毕竟难以进行量化衡量,法律作为一种必要的补充可以更为有效地规范人们的行为。综上所述,我认为现阶段有关子女回家看望父母的立法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进行适当的调整后,会更为有效地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社会长久、稳定的发展。

  以上便是我对这一问题的一些粗浅的想法,回答完毕,还请考官批评指正,谢谢。

  【点评】 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类试题。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保护老年人精神权益这一社会热点问题的综合理解及分析能力。通过国家立法"如果子女不回家看望父母,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一具体事件的描述,请考生进行深入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回答综合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掌握以下几点:首先,挖掘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其次,剖析事件发展的趋势、走向。zui后,给出自己的观点。同时,考生需要注意的是任何社会事件的产生、发展都没有绝对的对错、好坏之分,要放在特定历史时期下进行剖析、解答。


(3)房子是由一石一木垒的,你怎么看?

  【解析】 哲理类

  【此题考核核心】 综合分析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等

  【答题主线】 寓意+引申+联系实际

  【参考答案】 这句话的含义是,一个大的系统的工程也是由一个个小的部分组成的。它告诉我们,做事要重视积累,要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不能好高骛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我们的古人已经普遍认识到积累的重要性。社会发展了几千年,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并践行这一点。做事要踏实沉稳,不能急于求成。

  现在社会上,经常爆出一举成名、一夜暴富的新闻。这在青年当中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部分人认为,只要怎样怎样,不努力也可以取得成功,助长了青年身上本来就易于出现的浮躁情绪。事实证明,这只会给个人带来苦涩的失败教训。只有踏实做事,认真积累,认真走好自己的每一步,zui终才会品尝到成功的甘甜与喜悦。

  作为一个青年人,我身上也存在些许的浮躁情绪。但我会自觉地加以克制,时刻告诫自己要踏实沉稳,不急于求成。相信浮躁情绪会慢慢从我身上消散,踏实沉稳zui终会成为我的一个重要的工作、生活作风。

  【专家点睛】 这道题目寓意明了,如何才能答题出色,除了正面论述,从反面来加强论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这个方法希望大家要灵活运用,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尚邦公考

微信号:dxgwyedu

让学员带着“?”来,带着“!”踏上成“公”之路

立即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