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优质公共资源均衡化
发布时间:2015.03.01  浏览次数:3384次   来源:尚邦公考

  南京市政府办公厅新近出台《关于控制老城范围内学校医院合理规模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首次动用问责制度,严禁老城范围内学校、医院原地扩建,引导教育、医疗优质资源向郊区和新区迁移,以带动人口疏散,加快老城功能疏散。(226日《新华日报》)

  这是南京首次用红头文件形式,对学校、医院在老城原地扩建进行刚性约束,态度之坚决可见一斑。

  从南京这座古城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老城区学校医院扩建也是到了非禁不可的地步。老城区人口密集,不足全市4%面积的四个老城区,却常住了全市四成以上人口,真是堵得不行、病得不轻。城市要发展,堵成一锅粥可不行,必须引导扎堆于老城的人口往新城、郊区或开发区前移。

  可话说回来,对于任何一个普通市民而言,生活设施便利、公共配给充足、各项服务完善的老城区,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恨不得削尖脑袋挤进去,现在提出人口要往新城、郊区转移,谈何容易。其实不只是南京,老城负荷过重的问题在国内不少城市都普遍存在,尤其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人口密集区域的公共交通设施里,前胸贴后背早已成为常态。

  追根溯源,老城区拥挤不堪,很大程度因优质公共资源过于聚集。南京的鼓楼区坐拥了市内大部分高质量和高级别医院,拥有全市近三成床位,公立医院扎堆,想分流病人都难;四个老城区也汇集了南京大部分的优质中小学校,尤其是优质公立学校的集聚,让一切为了孩子的父母砸锅卖铁也要往里挤。南京如此,其它城市也大致相当,譬如武汉的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也基本集中在武昌和汉口的几个区,人、财、物也赶趟一般往这些地方集聚。包括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都存在资源过于集中在老城区的老毛病。

  其实,严禁老城范围内学校、医院原地扩建,南京并没有饮得头啖汤。早在南京之前,北京、广州和武汉都提出过类似思路。如武汉提出中心城区不再新建大型公立医院;北京十二五严格控制中心城区大型综合医院新建和扩建,中心城区三级医院将不再增加床位;广州主城区不再建大中型医院,等等。今年1月,广东更是提出除县级医院外,原则上不再审批新建、扩建公立医院,为优质医疗资源迁出老城区、下沉到基层提供了政策指引。

  优质公共资源均衡化,方向显然是好的,但能不能执行却要打个问号。禁扩建的思路,国内个别城市早在2006年就曾提出过,但在利益驱动下,在个别审批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纵容下,一些学校、医院把禁扩建命令当耳边风,不断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建设标准。即便遭到举报,一些学校或医院依然在扩建上我行我素,说到底还是缺乏追责制度,违规动作不见惩罚,违规项目未见清理,扩建之风自然也就吹又生了。

  所以,《意见》明确提出的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让南京在禁扩建之路上走得比其它城市都要远。不管是通报批评,暂停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等级评审等审批和财政资金安排,还是追究相关单位和相关审批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都比之前只见思路未见惩戒来得有效。责任追究制倘能真刀实枪执行,那些打着扩建算盘的公立学校和医院,那些习惯了放任不管的审批部门,不可能不忌惮。

  优质公共资源均衡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那些受老城拥挤之苦的城市,应借鉴南京的做法,出台问责制,为优质公共资源均衡化托底。只有把惩戒之剑悬在头顶,禁扩建才有执行的可能,环境优美、布局完整的新型之城才可期待!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尚邦公考

微信号:dxgwyedu

让学员带着“?”来,带着“!”踏上成“公”之路

立即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