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次参加公务员考试经验分析
发布时间:2011.09.16  浏览次数:6371次   来源:尚邦公考

一、怎么看“复习的没有考上,人家没复习反而考上”

为什么有这样的情况呢?

因为公考职位的专业、年龄、学历、户口等限制要求,再加上职位高低、待遇厚薄等原因,两者竞争力是有天壤之别的。考上的未必有落榜的考的分高。比如你考中央热门机关,你复习的很好,考的分也不低,但是你得高分甚至连面试都进不了。反而是一些偏于地区的岗位,一次不复习,三位数分数都不到倒都考上。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你还坚持“复习的没有考上,人家没复习反而考上”么?

二、怎么看“越复习考的越差”

这个命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没有具体标准可以去衡量每次考试之间的差异。

首先,公考每次考试都是一个单独概率事件,每次考试的难度没有什么可比性,分数高低是无法比较的。作为一个选拔性考试,名次才是衡量成绩的标准。但是公考因为职位的单独统计成绩,你并不知道自己在整个考试中的名次。你这次考试可能比上次分数少,报考职位所处名次也下降了,但实际上,你反而可能比上次考的好。比如08年你先考安徽得140分,你后考山东得130分,并不见得你反而考的差了。哪怕是一个省的考试,也没有可比性。国考你07年考120,08年你考130,其实你反而07年考的更好。

其次,决定一个考试的因素很多,很多偶然因素也可能影响你的成绩,比如晚上没有休息好、迟发试卷、身体不舒服等,都会影响你的发挥,不见得是复习的缘故。比如有的考场提前3分钟发试卷,有的考场非要等打铃才发时间,这就可能造成极大的悬殊。

另外,也有很多人坚持复习,试卷做了一套又一套,考了很多次,每次成绩都不理想。其实是复习不得法,看似复习很忙,其实没有效率。盲目做海量般的题,却不擅于做总结,也没有记住题目思路。复习的目的,就是长板做得更快,短板努力攻克,无法攻克的舍弃。很多题目,不要满足会,要尽量熟练题目类型,用zui快的时间解决它。对短板,就加强训练,让这类题目不再拖后腿。实在攻克不了的,就在考试中大胆舍弃。比如数列,尽管省考每次都做得不错,但是我每次国考几乎都是直接放弃,全部涂C,不是做不出,而是感觉得不偿失,不如舍弃了做其他的题目。数算也是,一分钟不出答案,哪怕自己在计算过程中也跳过去,几乎每年都会空10个左右。但是行测也不算低。

三、怎么看“公考不需要复习”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和第yi个问题的答案存在重复。在这里,再次单独摆出来。我想说一句:对于个体来说,复习绝对比不复习考的好。

诚然,公考主要是考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一种素质),有人天生综合能力较好、IQ高,那么不复习也能考很好。有的人就不适应这种考试方法,复习很久考不好也是正常的。就好比高考,有人轻松上北大,有人累死累活才考上专科。这是事实,我们要承认。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否定复习的效果。我这样说,是因为我深有体会。

我第yi次国考的时间,连考什么都不知道,真真正正的不知道,说了都发笑,连什么题型都不知道,考图形推理的时间我还奇怪,怎么考试还考这个。后来进了厦门海关面试,同学说你好厉害,谁谁复习半年了,连及格线都没有达到。后来又进某海关面试,于是我也认为“公考不需要复习”。但是07年省考给我敲响了警钟,志在必得的自己却没有进面试! 不服气之下,跑到邻近省又考一次,还是没有进面试。我才发现,靠先天IQ并不能通吃,达到了瓶颈后,一些微小的差距还是要复习才可以克服。

我开始了复习,首先从短板开刀。我以前逻辑很差,每次考试都浪费大量时间,还做不对。由于我不是一个善于掌握原理的人,我选择了做真题,MBA、GCT考试历年真题(5个选项那种),做错的就反复想到底为什么,然后过一段时间再做,错了再想个究竟。慢慢地发现,逻辑原来真的不难。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题型。熟悉逻辑推论后,你会有题感,知道题目的语言风格,有的题目直接看下答案就可以否定掉其中的几个。研究的题多了,还能在考试中能发现真题,几乎每次省考都有,有的省甚至能有六七个,连国考都能遇见真题。别小看这个,你想一下,在考试中你哪怕仅仅遇见一个真题,也可以获益匪浅。首先这题你得分了,另外节省的时间,你可以做另外一个需要时间长的题,你又可以多拿分。一题尚且如此,要是遇见几个,十几个,几十个呢?

另外,很多人不复习也能进面试,但是名次未必会是第yi,其实和第yi也就差那么几分。那就不如加强复习,多考几分拿个第yi名,这样心里优势会更强,给自己带来自信不好么。我以前好多次面试都不是笔试第yi,心里不由自主不自信。后来通过复习,其实成绩也就提高了一点,却能考得更好,在职位中第yi的次数会更多,面试的时间更自信,发挥就好,事实也证明确实这样的。

四、怎么看“时间太短来不及复习”

公考复习时间长点固然是更好,但是短了也有短的复习方法。比如你可以模拟几次考试,从做题流程上更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比如在110分钟内做题,看哪一部分耗时间多但是做得却不好,哪一部分是自己会,但是反而没有时间做了。比如有的人擅长资料分析,能短时间做完而且正确率很高;但是不擅长推理,耗时又错误百出,那就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可以优先做资料分析,充分发挥马太效应,好的让它更好,坏的让它索性坏到底。高正确率远比做完更重要。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尚邦公考

微信号:dxgwyedu

让学员带着“?”来,带着“!”踏上成“公”之路

立即关注
友情链接